你好,欢迎访问耳目一新听力言语教育中心官网!

耳目一新听力言语教育中心

电话咨询:


Sense Refreshing Education Center
0755 - 8320 0472
预约免费听课

孩子听力不好,

孩子不会说话,

孩子说话不清楚,

怎样才不影响孩子的童年?


孩子姓名
孩子年龄
联系电话*
提交
*新动态
*新动态
家长在语言康复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
来源: | 作者:pmo10d4dc | 发布时间: 2018-12-18 | 2044 次浏览 | 分享到:
家长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过程中,有着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语言康复效果。

 家长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中起着重要作用

  家长在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过程中,有着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作用。这种作用发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语言康复效果。经过多年的家庭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我认为家长应当在儿童语言康复训练中发挥好四个方面的作用:

  一、 帮助听障儿童戴好助听设备是听障儿童家庭语言康复训练的基本前提

家长正确地帮助听障儿童戴好助听设备,绝大多数听障儿童的大脑和发音器官是正常的,具有听懂语言、理解语言和掌握、运用语言并能发出正确语音的生理基础,况且听障儿童的听觉系统也处在不断的发育过程中,因此,经过语言康复训练,听障儿童是能够学会说话,做到聋而不哑、与正常人交流的。所以,家长的主攻方向就是如何合理刺激听障儿童的听觉系统,及早唤醒听障儿童的听觉意识,使其长期“闲置”的听觉系统得到锻练,并能由此触发由听觉系统带给发音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大脑语言中枢的生理连动,为日后灵活地运用这些系统打下基础。

同时,家长要教育孩子学会正确使用和保护助听设备,不随便玩弄和摔打,要给孩子做出榜样,在他大一点时,要教会他自己调节音量和更换电池。经过一段时间的戴用以后,随着孩子对助听器依赖性的增强,他会逐步体会到助听器对他的重要,就会自觉地爱护助听器。

  二、 对儿童进行语言启蒙

  助听设备是听障儿童接受外界语言信号必不可少的媒介工具,戴上助听设备仅仅为孩子沟通了同有声世界的联系,并不意味着孩子听到声音就可以说话了,而是意味着艰苦的语言训练才刚刚开始。我们知道,正常儿童从出生到开口说话,大约需要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他已经接受了成千上万次的语言信号刺激,是在初步听懂并理解了简单的语言之后才开始说话的。而听障儿童就不同了,他在未戴助听设备之前,一直是生活在一个寂静的世界中,他的整个发音器官、发音系统以及听觉系统从未受到过任何生理刺激或触动,因此也根本不会使用这些系统,甚至连运气都不会,他怎么可能仅仅因为戴上了助听设备就会说话呢?事实上听障儿童是在配戴助听设备之后,才开始接受声音或语言刺激的,这时候尽管你的孩子可能已经三岁或四岁了,但就他的语言来说,仍相当于刚刚出生的婴儿。因为他才刚刚开始听到声音或语言,离说话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他也需要有一个学习和模仿的过程,但这个过程也不同于正常儿童。因为正常儿童的听觉系统和发音系统都是健全的、完好的,时时刻刻都在感受声音,而听障儿童的听觉系统存在着障碍,因此,听障儿童在配戴助听设备之后,就需要对他进行语言启蒙训练。有条件的可以送到专门的语训机构;没有条件的,就必须依靠家长对其进行语言训练,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语言启蒙,诱导儿童开口说话。

  对儿童进行语言启蒙,诱导他开口说话,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他建立声音意识。让他感到他是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声音不仅是存在的,而且也是有意义的。这就要求家长要对儿童进行足够的听觉训练和声音刺激,包括各种各样的声音刺激,当然重点是语言刺激。要让儿童听到声音,并能确定声音的方位,感受声音的大小,区别出不同的声音。同时要教他练习发声、练习运气,并经常灵活地转动舌头,为以后的说话打下基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以后,可以从他所喜欢的东西如吃的东西、玩的东西入手教他说话。

  其次,要培养儿童的语言交往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听障儿童作为家庭生活中的一员,他必然要同家长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如他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必然要通过他自己的独特方式或哭或叫或用手势把他的愿望与要求传达给家长,作为家长仅仅鼓励他的这种交往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鼓励他在能说出一两个词如爸爸、妈妈、抱抱的基础上使用语言。即使说的不好,也要让他说出后再满足他的要求。而不能觉得他已经是一个残疾孩子,而迁就他、容忍他,那样只能给以后的语言训练造成更大的困难。可想而知,一个听障儿童如果他觉得乱叫或乱打手势就可以得到他所需要的东西,他是不会用语言来表达的。因为学习语言要比打手势难得多。因此,强调培养听障儿童的语言交往意识,目的就是要让听障儿童明确他只有靠说话才能满足他的愿望与要求,而不能靠乱叫和乱打手势,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交往中自觉地使用语言。

  第三,启蒙听障儿童开口说话,要充分发挥儿童的视觉和触觉优势。他们的听觉器官产生了障碍,必然要更多地依靠视觉和触觉等其他感官功能来感知周围的世界,弥补听觉功能的不足。所以,在启蒙他们开口说话时,家长要在有信心、有耐心、有意图地用语言反复刺激他们听话能力的基础上,用他们的视觉及触觉培养他“看话”的能力及“摸话”的能力。“看话”,就是要让儿童看清楚家长说话的口形;“摸话”就是要让听障儿童感受家长在说某一个词时,声带是否振动以及气流的强弱。 根据以上三点,开始教听障儿童说话时可以简单些,教一两个字词或一两个音节,以后随着孩子掌握的情况逐步增加词汇。总之,对他们进行语言启蒙,要提高响度、加重语气、放慢速度,要让他们看清口形、听清声音,感到气流、明确意义。对正常儿童来说,教一两遍,他就能掌握了,而对听障儿童则要反复多次,不厌其烦地进行,直到他能够正确地发音。

三、 为听障儿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环境是学习语言、进行语言交流的必要条件,有了语言环境,才能更好地解决语言的听、说问题,学到的语言才能活起来。没有语言环境别说是听障儿童,就是正常人也难以正确理解和掌握语言。当儿童经过语言启蒙训练能够说出较多的词语及短句时,作为家长就应当努力为他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听障儿童来说更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它主要应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 家长要多同听障儿童说话。要时时说,处处说,反复地说,不停地说。家庭成员中所有的人都要积极同听障儿童说话,要在听障儿童生活周围制造一个语言场,让他经常处在语言的包围之中,这样听障儿童面对的将不仅是爸爸、妈妈,而且还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以及家庭中的其他亲属,这样即增加了听障儿童接受语言的机会,又可以使他增强辨别不同音色语言的能力,这对于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是极有好处的。

    2. 要多鼓励听障儿童说话。要确立听障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感到他是能够说好语言的。同时要给他提供表现自己说话能力的机会。对听障儿童说的不准或不对的地方,哪怕他说错了,家长和家庭成员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要嘲笑,只要听障儿童儿是积极参与语言交流并开口说话的,就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便使听障儿童能够时常获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从而提高学习语言的兴趣,有了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潜能就能得到**限度的挖掘和发挥,反过来就能更好地促进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形成良性循环。

    3. 要让听障儿童亲属中的同龄儿童积极同他们交流。让听障儿童听他们说话,让他们听听障儿童说话,这样不仅有利于观察听障儿童语言的发展,纠正听障儿童在语言交往中的偏差,而且有利于让听障儿童充分感到语言的重要和学会语言后的便利。

    4. 同听障儿童共同进行语言游戏活动。听障儿童生理上的缺陷,往往影响到他们的心理状态,由于家长或其他健全人对于听障儿童所要表达的愿望和要求存在不能够及时理解和满足的现象,因此多数听障儿童都有急躁、任性、情绪不稳定等不良心理特征,这些都会对听障儿童学习语言产生副作用,造成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困难。但听障儿童毕竟还是儿童,他喜欢玩的特点和其他正常孩子是一样的。因此,作为听障儿童为家长,完全可以抓住这一点,来调动听障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把语言训练与游戏结合起来,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利用他学会的语言开展游戏。一般说来,游戏能够使听障儿童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良好的情绪,为家长进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5. 要模拟各种语言环境、有声环境,锻练听障儿童的语言听、说能力。由于专门语训机构和家庭对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空间有限,加上听障儿童语言康复的时间性很强,听障儿童不可能到各种各样的场所去听声音,况且就是到了这种语言环境中,听障儿童*注意的恐怕也不是他耳朵听到的东西,而是他眼睛看到的东西,因此有必要在进行家庭语言训练时,由家长及有关亲属利用家庭中的有关音响设备如录音机、电子琴等共同模拟各种有声环境,让他感受并听懂在不同有声环境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声音和用语,以增加他对学说语言的趣味性和自觉性。

  四、对听障儿童的语言进行巩固与强化

  巩固和强化听障儿童的语言是由听障儿童语言训练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是听障儿童语言康复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必然要求。正常儿童的语言是在成人的语言刺激和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是在成人语言的多次重复中日益巩固起来的,起初是靠着语言中的词汇与具体事物的直接联系或结合而获得其意义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刺激的不断增加,正常儿童的语言绝大部分是靠成人大量的语言词汇刺激并结合自己已经掌握的词汇与句型而潜移默化形成的。听障儿童则由于听力方面的障碍,受成人语言潜移默化的影响很小,其语言形成与发展不能象正常儿童那样顺其自然,即使是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词汇,他们也不会按句型灵活组合,形成新的语句。听障儿童新词汇、新语句的形成需要借助无数次重复的机械式实践,不断把词汇的用途扩大,才能形成听障儿童自己的语言,因此,要巩固和强化听障儿童的语言,增强听障儿童对语言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家长就要结合听障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以下项工作:

    1. 要针对听障儿童学习语言接受得慢、忘记得快和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强听障儿童对语言的记忆能力。听障儿童为什么接受得慢,忘记得快呢?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不好理解,会认为是听障儿童的大脑有问题。其实这对于听障儿童来说是非常正常的。试想,一个听障儿童所听到的语言与词汇同一个正常儿童所听到的语言与词汇是根本无法相比的,听得太少自然记的不牢,何况听的过程还不是那么顺利,即使是已经记住的词汇,也未必能完全理解它的确切含义,自然用起来就要出错,这在正常儿童当中也是难免的。当然对于听障儿童来说,记忆就更加重要。首先只有记住了,才能谈上理解。因此,家长要想方设法在听障儿童的大脑中贮存和积累大量的词汇,尤其是大量常用的词汇。因为语言本身就是由词汇构成的,没有词汇就谈不上语言。记住了词汇,就为更好地学习语言提供了前提。

    2. 要针对听障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点,把所学词汇同有关的事物联系起来,加以区别和概括,帮助听障儿童形成正确的概念,以增加他对语言的理解。事实证明,家长有意识地将各个基本概念由浅入深地结合到语言训练中去,特别是在具体的、直观的和自然的情景与事物中进行语言训练,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如教孩子认识天安门,他虽然在电视里见过天安门,但不一定能一次就记住,而且天安门究竟是什么,他并没有真正弄懂。当带他去了天安门后,告诉他这就是天安门,他不但记得快,也初步感知到天安门原来是一座城楼。当然对于天安门是中国首都的象征等更深一些的概念,仍需要再继续深化。根据以上两点,对听障儿童语言的巩固与强化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紧紧抓住听障儿童的兴趣及注意力集中点,不失时机地对听障儿童进行反复述说及提问,以增加听障儿童对语言词汇的识别与记忆,对听障儿童已经学过的语言及词汇,要反复进行大量的语言练习和复习,这样不仅能增强听障儿童对语言的记忆能力,也能进一步增进听障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巩固听障儿童所学的语言。

  可以相信,只要听障儿童家长有信心、有决心、有毅力,长期坚持不懈地对听障儿童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语言训练,听障儿童的康复是有希望的,听障儿童是能够在家庭与社会的关怀下,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同正常儿童一样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0755-83200472/82/90

186-8219-7923
181-2209-0472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梅观路5号深新大厦三楼301(附近公交站:梅龙天桥,附近地铁站:9号线孖岭站)
在线咨询         
全国服务热线-欢迎您的来电
0755-83200472/82/90